2020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二,教案设计

2021-04-02   来源:一年级教案

2020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二

第四单元 谁的手儿巧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通过小朋友对话的方式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的问题,引入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友摆 “火车”用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学生有了初步表象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这些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种形体,初步记住它们的样子。自主练习中,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认识几何形体。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的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还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主动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教学过程:

一、自由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二、搭积木

师: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什么东西?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

生:……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看一看,分一分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1) 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 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3) 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4) 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五、找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谁的手儿巧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0页的自主练习以及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我摸你说与我说你摸。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学生说名称,学生摸实物。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然后独立画在书上。

2、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本题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副图,能看到几个面,分别说出是那几个面,再让学生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接着训练学生涂右面、上面、前面的颜色。

5、猜一猜

出示一个实物模型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模型?并说说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为了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教学方面,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信息窗的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素材,是一幅小学生在给海鸥喂食的场面。通过观察,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展开对11—20各数的认识。在认识11-20各数时,结合摆弄学具和计数器,先学1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基本的内容,再认识11-20各数。借助从画面提出的“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岩石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引出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些内容有意识安排在练习中学习和扩展。如在自主练习中,设计有“按顺序写数”,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填<、>或=”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渗透估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提倡算法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4、本单元的评价除考察知识技能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 数11—20各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数20以内的数。

2、进一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介绍背景:市南区发起“挽留海鸥”的活动,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久“海鸥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3、你们看图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11-20各数

(1)根据提出的问题,数出自己喜欢物体的个数。(学生说说数的办法。)学生数出并回答,师随机板书此数

(2)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问题,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2、动手操作,认识数位

(1)怎样才能把数数的更准确呢?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小棒学习数“沙滩上有几只海鸥?”(用小棒表示海鸥)

(2)引导学生把其中10根捆成一捆,强调10个一是一个十,让学生初步体会十进制,体会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一捆小棒加一根就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一捆加两根就是12,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接着让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1-20各数,知道2个十是20。

(4)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教师说明: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

1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呢?指学生试拨。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畅所欲言,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65页的第1题:写一写,画一画

这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画?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教科书第65页第2题:按顺序写数。

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20以内数的排序练习:

(1) 从小到大

(2) 从大到小

(3)奇数排列、偶数排列

3、教科书第65页第3题:数学游戏

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讲清楚规则后,让学生同位合作游戏。

五、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海鸥回来了 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3十几加几的题及加法名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加几(不进位加)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数感。

4、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5、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没解决的我们暂存再问题口袋内,我们今天继续解决。

2、小黑板展示问题口袋内容,筛选出“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式?(12+3)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算式:12+3

(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四、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六、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海鸥还来了 十几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65页5、7、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的:

巩固练习十几加几的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1、课本65页第5题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快速的看一眼,马上合上书,你看到了什么?(糖)

几堆?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

(2)学生集体交流估计的数目,

师:“究竟谁估的更接近一些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要想比一比谁估的更接近,必须先算出一共有几块糖。

(3)学生解答“一共有几块糖?”

(4)比较谁估的对,请他谈谈心得。

2、教师出示两堆小棒

(1)学生先估计一共有几根小棒?

(2)请学生数出两对小棒各有几根?

(3)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估计“一盒没有用过的粉笔有几枝?全班有女生几人?男生几人?”

3、课本66页7题

(1)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2)学生集体交流图意,“说说通过看图你都明白了什么?”

(3)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表格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数一数,算一算。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选比较简便的方法,

小组 一 二 三

男生 11 8 12

4、出示小黑板:

女生 5 10 7

(1)通过看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2)一组有几人?

(3)你根据上述情况,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教师选出有关加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4)学生独立解决。

5、先计算,后找规律。

10+1  11+2   12+3  13+4  14+5

观察算式及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7、教学随笔

分层作业:C级

1、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个十是( )

2、18是( )位数,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

3、和15相邻的数是( )和( )。

4、17是由1个( )和( )个一组成的。

1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5、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12,和是( )。

6、减数是4,被减数是14,差是( )。

7、1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8、14个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十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

17

18

17

16

9、

?支

10、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 )。
11、

12、

B级

我们一共得了15个☆

13、

小明得了多少个星星?

14、写一写。

A级

15、

5元 1元 3元 8元 2元 10元 12元

(1) 买 和 一共多少钱?

(2) 买 、 和 一共多少钱?

(3)明明有10元钱,买一个 ,还剩多少钱?

(4)云云有15元,买 和 ,还剩多少钱?

(5) 比 贵多少钱?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用算式表示。

第四课时

海鸥回来了 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4十几减几及减法算式的名称.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减几不退位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你看图提出减法问题吗?”

(原来有几只海鸥?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怎么列式?引出今天要解答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岩石上现有几只海鸥?”(17-4)

(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19-8

(1)学生独立解答。

(2)同桌交流做法。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情景?学生说说,教师鼓励学生要自己解答,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先放进问题口袋。

4、学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

学生随便说一个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口算比赛。

教师出示口算题目,比一比再限定的时间内谁做的既快又对。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

海鸥回来了 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自主练习第4、6、8、9,聪明的小屋及根据三个数写四个算式及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十几减几的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操作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1、先摆小棒,再计算。

(1)师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6根,再从中去掉5根

(2)学生说说怎么去的?

(3)学生独立解答 。

2、根据算式:19-2

(1)学生自己摆小棒解答。

(2)同桌交流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看图写算式:教师出示苹果图。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然后自己解答。

2、给学生三个数字,15、2、17写出四个算式。

3、先做题,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在教学此题时,要引导学生用被减数,减数,差这样的数学术语来讲述规律问题。

4、请你写出得数是15的减法算式

19-4 18-3 17-2 16-1 15-0

在教学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怎样写既不遗漏,又不麻烦。

5、课本66页第8题

(1)学生看图讲故事

(2)根据故事列算式

(3)集体交流意见。

6、课本66页第9题,综合练习。以组为单位由一人任选数字卡片,其它人分别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和得数是这个数的算式。依次轮流进行。

三、走进聪明小屋

找出与其它数不同的数,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第2组答案不唯一。

四、教学随笔

分层作业C级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数位,以及数的组成。)

(1)13里面有1个一和3个十.( )

  (2)2个十是20. ( )

  (3)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

  (4)10个一是一个十。( )

(5)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 )

二、填空题(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内容包括11-20的数数、写数、数的组成、计数单位、数位、数序、大小比较等。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1.两个两个地数,一共有( )个.

  2.五个五个地数,一共有( )个.

  3.填数.

  (1)

10

16

  (2)

(16)

( )

11

( )

18

13

20

6

10

8

7

( )

1

10

4

( )

8

10

( )

10

( )

 B级

 4.填空.

  (1)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4)2和10合起来是( ).

  (5)17和19中间的数是( ).

13(6)18里面去掉( )还剩10.

  (7)2个十是( ).

  (8)10加( )得20.

  (9)和15相邻的数是( )和( ).

  (10)比20少1的数是( ).

 A级

 5.在8,12,19,6,14,20这些数中

  (1)左边数起,19在第( )个.

  (2)从右边数,14在第( )个.

  (3)和6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在这些数中最大数是(),最小数是( ).

第六课时

我学会了吗 丰收园

教学内容:

第67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3、考察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4、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

(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

(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

(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力。

(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

(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四、教学随笔

2020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二,教案设计

http://m.cnfzdj.com/jiaoanxiazai/63810/

推荐访问

一年级数学题100道 一年级下册数学题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苏教一年级下册&nbsp;认识乘法复习&nbsp;教案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学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重难点突破,教案设计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拔萝卜》教案北师大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教案

2020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教案

2020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去游乐园》教案北师大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教案

2020一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教学设计(西师大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2020苏教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