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大河中学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实践探究开题报告

2021-04-12   来源:教师论文

攀枝花市大河中学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实践探究开题报告

                        沙中前  苏兴富  张玉海

内容摘要:初高中的教学有一定的衔接规律,本报告从当前初高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背景分析,提出河中学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研究阶段,分析了大河中学开展研究课题具备的条件。未来成果体现的方式。

关键词:初高中  学科衔接教学   实践探究

一  研究背景

    初中与高中相比,在知识、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是普通高中教学的起步关键所在,如何使初中学生能尽快的适应高中生活,从初高中学生心理、教育和教学管理、学习方法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实践,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高中与初中相比,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高的台阶,多数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教师束手无策,从而在高一年级造成两极分化提前,适应期延长。搞好这个衔接,将有助于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与生活,有助于学生在高中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塑造出高素质的个体。

  (一)当前高中新课改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1.新教材编写课堂容量太大。举个例子来说,过去对数要讲两三节课,现在只有一小段话,落实到课堂上只有一节课中的一小部分时间,这样一来连题目都没办法做,要展开讲时间不够,只能用自习的时间补。现在一堂课要讲几十个概念,学生没办法消化。老师也没办法,从课时安排上看,过去两三个星期的内容现在要压缩到一节课来上,当然来不及。

  2.学生负担加重。 新课改实施以来,感觉学生负担加重,而负担一重,新课改也就离初衷越来越远

3.高考配套问题。教材变化,但是作为高考的人才选拔方式没有大的变化,教学要求更高。

(二) 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发展。培养真正既具有丰富知识、又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才。

2.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

3.有利于改变不同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端。加强学段联动,实现初高中教学的协调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能胜任初高中六年一贯大循环的名师型、科研型教师。

4.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改革。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是新课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新课程倡导:

5、有利于学生的特长发展现状规律。发展心理学的划分,初中生属于少年期,高中阶段学生同属于青年初期,此阶段初中段的学生成人感发展十分迅速,独立意向明显增强,他们要求确立自我,在认识上、情感上、行为上有更多的自主性、自尊心强烈提高,但迫于升学的压力,发展特长的愿望呈渐消趋势,高中阶段是形成个性、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是对未来生活进行准备,作出选择向成熟和稳定,大部分高中特长生的特长项目已相对固定下来,对特长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一贯性、有效性等角度,现行初中、高中“三三”分制,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可持续发展。

6、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大河中学经过40多年的努力,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其他省示范、国家示范中学还有较大差距,为实现我校办学新目标——省级示范高中,学校走改革、发展、创新三路势在必行。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推广空间,充分说明本问题研究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和较深远的教改意义。因此我们更需要加强高初中教育的衔接。为提升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提升学校办学品牌,进一步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在未来社会的综合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相关研究评述

国外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关于此类研究成果并不多;我国对于此学段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其研究领域分散在学科内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上。

当前,国内相关教育专家、教科所、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此项衔接研究。其研究成果观点较为集中。如人大附中教师曾龙认为:“由于初、高中的现行教材,知识台阶跨度较大;初中、高中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思维方式差异;初中和高中的教学目的要求不同,造成初中、高中教育教学的脱节,学生、教师在高中起始阶段极为不适应。正确处理好这三方面的问题,是实现学生初、高中衔接的根本保证” 。

就国内研究成果而言,主要集中在“教材衔接”、 “教法衔接”、“学法衔接”、“心理辅导”的研究上,其中关于教材的衔接成果最多。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从初中、高中教材内容的连贯性角度出发,研究开发了初中、高中衔接教材。如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李朝东总主编的《初中、高中衔接教材》在浙江省富阳市得以推广;2006年9月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特别为该校高一新生准备了一本《高一年级衔接教材》。新生在正式开始高中课程之前,先要就这本衔接教材,对初中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强化,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而这些教材过于“课程化”、“教材化”,他们过多从理论上诠释衔接的手段,或过于全面,重点不突出,高中教师不知如何取舍,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在当前的课程计划几乎固定的今天,想打破课程计划,把衔接教材当成一门课程在高一进行定时教学,显然不太实际。

总而言之,关于初、高中衔接教育研究应该不少,但除了在教材内容的衔接之外,如何关于有效的教法、学法的研究,以及如何让新高中生尽早适应高中的“教”,高一教师如何更快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学”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大河中学较之其它省内外地区又有着自己的特点,2003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而高中也在 2010年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因此并没有可借鉴的研究理论与操作性强的模式。

因此我们准备从初、高中教学理念的衔接、教与学方法、教学内容衔接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将为大河中学初、高中教学的衔接进行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学生、教师服务,为大河中学高中课程改革的稳妥、高效地推进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研究内容

(一)拟研究的问题:

就学段整体特点而言,高中比初中具有更多的知识量和思考量,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而且设置的学科门类比初中有所增加,相应的教法、学法、学生心理特点均有着巨大的差异。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正是由于上述等多种因素所致,高中起始年级呈现出以下不和谐状况: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存在明显的不满意;学生对教师的教法体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尤其是大河中学自2005年初中阶段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初中全面使用新教材,高中没有同步实施,初高中的教学理念的冲突显得尤为突出,教与学的方法差异进一步拉大,部分教学内容的衔接也存在较大问题,现在开始推进高中新课改。特别是综合课的开设,更加凸现出初高中教学衔接不当的不争事实。除了初高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差异、教与学的方法外,有的学科在某个知识点上,有的在高中是重点内容,初中却紧紧停留在表层的教学层次上,是学生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学生缺乏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学习此内容很艰难;有高中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初中涉及并掌握,才能建构新的知识,但初中却无此教学内容,是盲点,进入高中面临此知识点,给教师学生顺利进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1.研究的切入点

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知识点的衔接)

2.主要内容

①研究初、高中不同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找准初、高中教学要求的差异。主要从教学理念、教与学的要求等方面着手。

②深入研究初、高中不同学科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差异,找出知识点衔接不当的主要问题或漏洞,编写导学案。

③通过调查或观察,明确初、高中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异同。

④通过调查或观察,通过调查,初、高中教师的教法异同。

⑤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⑥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学术性、可操作性的《大河中学初、高中衔接导学案》。

三  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完全中学的优势

1.教育和培养人才能体现其连贯性、系统性,适合做较长的培养规划。教育着眼于六年,应打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界限,视六年为一整体的中学阶段。必须要有新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

2.较容易做到初高中教学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较容易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解决知识上和能力上的缺陷和错位问题。在能力培养上体现系列性、层次性。

3.进一步完善的奖教奖学制度,制订完备的奖励措施。

4.开辟特殊人才培养基地,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等特殊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舆论氛围浓厚

    从国内的教育教学局面来看,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方面面都“方兴未艾”。从各级教育研究部门到基层学校,都重视研究工作的开展。研究机构纷纷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组织会议、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新理论的传播、新模式的探索;通过专家深入基层、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对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等。中小学校几乎都成立了教科室,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研究、试验等活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得到提升。

(三)课题组及所在学校的科研基础较好

    1. 课题组所在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很早就提出并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连续多年向教师大力推介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借鉴外地外校及名师个体的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建立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在学校内部职称评定条例中,对各级职称的基本条件都有教科研方面的明确要求。学校的重视,学校教科室的管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2. 学校教科研工作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我校有国家级课题《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省级课题《政治吸引教育研究》和《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践师生教与学行为变改研究》;有市级课题《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仁和乡土地理研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研究型课程研究》《信息技术与数理化整合研究》;有区级微型课题《美术兴趣教育》15项。课题的研究已结题。目前正围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探索。

    3. 学校研究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13万余册,每年仅集体订阅的报刊就达300余种、500余份。另外,学校以宽带光纤与Internet相连接的校园网,积极倡导老师们上网学习。

    4. 课题组有一定的课题工作经验。省级课题《政治吸引教育研究》和《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践师生教与学行为变改研究》;有市级课题《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仁和乡土地理研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研究型课程研究》《信息技术与数理化整合研究》课题已经通过结题验收。

四  课题的理论依据

1.德国教育家达米洛夫的“大众教育”。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教育应着眼于全体学生,为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提高人的整体教育素质,顾及所有人的需求,使每个人从教育中得到益处,而不再让多数人去陪少数人为升学而学习,学习和掌握有用的知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实现了由少数人升大学,转向为大众教育阶段,通过加强衔接教学可以降低高中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使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识结构,不断再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识活动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展相互作用(同化的顺应),才能实现内化中的再建构。加强衔接教学,通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主动学习,在不断同化和顺应中提高数学素质。

3.当前教育关于素质教育的目标界定: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如下述:知识、方法、思想、能力、意识。可见,数学衔接教学,以知识为载体,挖掘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智能领域的育人功能,以能力和思想方法为核心,以知识的运用表现形式的学习理念成为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也是衔接教学所遵循的原则,因此在衔接教学中通过适应调整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4.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造之材”,许多学生所以未能取得最优良的成绩,问题不在于学生的智力方面,而在于他们没有得到适应各自特点所需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手段,即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使其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兴趣,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对国内外有关课程评价、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特色、教学的论著和论述进行文献研究。

2.行动研究法: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发挥一定的灵活性,以变化和调整去适应实践中不断变化的情景。

3.经验筛选法

总结三种学习方式的经验,边实践,边探索,合理取舍,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建立起科学理论;

4.个案研究法:

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调查,以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

六、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组建学校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验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课题方案,统一认识、进入角色;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指定子课题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一切前期准备工作。

2.中期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

启动课题研究,以实验班为基地,指定阶段性达成目标,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增大调控力度,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研究思路;定期组织座谈,总结交流,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及时推广。

3.后期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以课题研究为标准,对课题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形成结题报告,邀请专家鉴定结题。

七.成果反映

1.形成《初、高中数学、英语衔接要点》及导学案,为大河中学甚至攀枝花市初、高中数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2.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3.开展“初、高中数学、英语教学衔接”为主题的研讨课、研讨会。

4、校本教材(英语词汇、阅读、完型、写作、短文改错各自成册)

5、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6、课题研究导学案集。

7、教师论文集。

8、课题学习材料和学习心得汇总。

9、各阶段课题研究报告汇总。

10、结题报告。

2011.3.10

攀枝花市大河中学初高中学科衔接教学实践探究开题报告

http://m.cnfzdj.com/jiaoxueziliao/66930/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教师论文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功能研究

教师论文

动易关键词标签

教师论文

谈体育游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论文

怎样进行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教师论文

电脑没声音,怎么办,解决电脑没声音的方法

教师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从哪里来

教师论文

电脑没有声音是什么原因

教师论文

电脑没声音 小喇叭不见了 电脑没声音是什么原因

教师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角色异位提高学生素质谈

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