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21-04-12   来源:教师论文

创设有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大河中学  彭涛

一堂数学课如何才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过程是这样理解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围绕着这个中心,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互动性、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理解性和学习的反思性。说到底,教师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引领学生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自我发展过程。介于以上认识,我们应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中来,把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作为衡量一堂数学课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逻辑性,数学中公式化、程序化的东西很多,教材往往又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加上有些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板着面孔”进行分析讲解、学生“皱着眉头”记录演练,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也许能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更不会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和活动才能实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幽默生动的语言、和蔼宽容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之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创造的可能。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解新课”的形式进行,在讲授中一环扣一环,面面俱到,包办了一切,显得非常流畅,没有给学生留任何问题;而学生们坐在座位上,等着老师讲,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思维停留在等待上,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机会去提问题,也不需要去思索。这就好比走迷宫,本来应享受“怎样走”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的乐趣,而身边有一个人不断说“左转,右转……”,结果虽然成功走出来了,但完全成了一种体力劳动。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采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或者引起学生疑惑,使学生在兴趣与疑惑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如果一上课,老师就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抛出一个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就马上调动起来了,疑惑也马上产生了,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有强烈的追本求源的欲望, 他们这时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状态下,会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的去解决问题了。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通过合作与探索的活动,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发展智慧与能力。“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

问题情境的给出必须合情合理,教师不能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而应而应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 。一般有如下三个原则:①与所学内容相联系。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知识情境;②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③学生应该能自行解决,或者至少知道该怎么去思考。具体有两种基本的操作方法:一种是将教材中的定论式知识按其逻辑构成关系分设为若干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链接起来,使学生在逐一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与尝试,最终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种是教师提供一些蕴含实际问题的、与当前学习内容相联系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在一种真实任务情境中围绕主题进行认知性学习。当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有很好的与之相关的情境,若给出的情境不符合以上原则,不如不用给出,直截了当的提出教学内容。

3、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是有差异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是有差异的;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尤其是进入中学后,学生素质更是参差不齐。课堂作为有着各种差异的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显然在客观上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可能对某些学生是适合的,但对另一类学生却不一定适合。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要想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具体操作时,要做好四个层次化:一、学生层次化。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拔尖的优等生。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二、教学目标层次化。结合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三、 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中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下、上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上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和作业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堂不同层次练习和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练习和作业一刀切,往往使下层学生吃不消,上层学生吃不饱。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数学课堂教学应随机应变

精心备课是上好每一堂数学课的前提,但课堂上学生的情况往往出乎意料之外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它是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所以可以不出现任何偏差,也因此成为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新课程标准重视的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 追求的是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它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任何教师不可能事先一一估计到所有的情况:也许,课堂上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令人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让你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也许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情绪有待于调整;也许学生的回答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出现一些意外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是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做出即兴的评价和处理。当我们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时,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教师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有心插柳柳成荫”。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实质,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向,适应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同时,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创设有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http://m.cnfzdj.com/jiaoxueziliao/66927/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教师论文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功能研究

教师论文

动易关键词标签

教师论文

谈体育游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论文

怎样进行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教师论文

电脑没声音,怎么办,解决电脑没声音的方法

教师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从哪里来

教师论文

电脑没有声音是什么原因

教师论文

电脑没声音 小喇叭不见了 电脑没声音是什么原因

教师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角色异位提高学生素质谈

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