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教师读书有感范文

2016-10-14   来源:教师反思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刚开始看《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首先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读了一些建议后,不知不觉被这些建议所吸引,觉得这些建议非常贴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切实可行。有时被书中的生动事例所吸引,有时又被书中精辟的理论分析折服,受益非浅。觉得它像一杯茶一样,越品越像,越品越浓了.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 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就说第一节吧,苏氏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 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 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大多时间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即使做错题后订正的方式也几乎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不产生学困生呢?这也难怪有时教师不停地抱怨,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俗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教师读书有感范文

http://m.cnfzdj.com/jiaoxueziliao/16079/

推荐访问

教育家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大学生科代表总结与反思及计划

教师反思

中考总结

教师反思

高校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

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教师反思

《9加几》第三课时(用数学)》教学设计

教师反思

高中生段考总结

教师反思

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总结

教师反思

8、7、6加几(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师反思

教学反思思考

教师反思

我的寒假读书生活

教师反思